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千里步道x kawas
2022-08-10
文字 攝影・郭佩雯 攝影・周仲瑜
在節氣的大暑之日,kawas請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協辦步道手作課程,終於成行!
這次的手作步道路選擇台北大縱走的其中一段雙溪溝古道,這段位於圓覺瀑布與風櫃口涼亭的中間,千里步道挑選了三小段與志工們執行步道維護施做。
活動開始前步道師會與志工說明工具的使用方式。
手作步道的第一步:收集材料!
遵循著自然步道工法,步道材料需要取自於自然素材。在溪流的隙縫間就地採集大小石頭。志工們沿著河岸,人龍串接成傳石,互相幫忙增加運輸速度。
為了讓往來的山友好走,志工分成三小隊各自有獨立的任務。
第一隊則須完成因上下落差過大,需要增加前後路段的砌石階梯。
第二隊在小溪水道施作踏腳石讓登山鞋不會過溪溼掉。
第三隊則須將後半段路的泥濘路段鋪上小石子做引水處理,讓步道不泥濘。
就地裁剪斷枝,用來施作導流木,讓原本泥濘的步道不會再受流水侵蝕。
道流木也不是直接放倒在路面即可,志工需打樁固定木頭後,放入剛剛採集的石頭,做平穩的緩坡。
看到低窪的泥濘處做排水導水,接下來用小石頭做舖平道路,降低步道的泥濘感。
施作水道的踏腳石,則依小朋友的步伐來施作,不是每個人都是跨大步伐的山友,以最高要求施作。 志工夥伴,試著踩踏確認步伐與石階高度。挑選適當的石頭做踏階,並用小的石頭塞入凹縫處,穩固石頭。腳踏上去,找出會搖晃的地方。 幾塊踏腳石階,就需要一個下午才能完成。
一日之所需,百工斯為備,步道需要做的美觀且非人造感,並需要融入自然中。 志工回饋,做這件事情是要有力量的以及溫柔的熱忱。步道師的經驗是種傳承,日常的習以為常,都是先人的智慧與辛勞。留下給後人更好的路。 感謝 千里步道協會 步道師與志工朋友 謝謝你們讓山友有更舒適的健行體驗。